終端汽修門店想做輪胎項目,主要面臨兩大難點

據公安部消息,截至2020年6月,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.6億輛,其中汽車為2.7億輛。龐大的保有量背后,滋生了各種野蠻的力量。中消協發布的《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》中指出,2019年汽車及零部件類投訴案例達到34335件,在各行業中居于首位。

我們都知道機油是重災區,比機油更恐怖的是輪胎造假,車主承擔“車毀人亡”的風險更大。

360截圖20210402144208906.jpg

山寨輪胎流竄市場

輪胎質量假一般分為兩種:一種是“以假亂真”,就是工廠沒有得到品牌商的授權許可,冒用其品牌對外銷售,這是品牌假貨。比如,明明是國產輪胎的生產線生產出的,輪胎還是輪胎,但是牌子是亂貼知名大牌。另一種是“以次充好”,將不合格品當成合格品銷售,將次級產品當成優質產品來處理。

與機油不同,輪胎直接造假的成本很高,通常是把廢舊輪胎直接修復,再通過強行更改輪胎生產日期,翻新后直接當作新輪胎出售。

360截圖20210402144221802.jpg

7月,深圳海關破獲一個長期盤踞在深圳羅湖區、利用粵港兩地牌車走私輪胎及電子產品的犯罪網絡,涉嫌走私輪胎達5萬余條,初估案值7000萬元人民幣。 

5月,寧波北侖海關查處3.16噸廢舊輪胎。這種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,經過黑心商家挑選、分類后,破損嚴重的被出售給加工橡膠顆粒的小作坊;勉強能用的則經過一番打磨、刻花、刷油,流入電商平臺或二手輪胎交易市場。 

一條報廢輪胎的回收價格低至幾元,經過修補、打磨、刻紋、刷油4道美容程序后,按品牌規格等區別,按幾百元或上千元的價格售賣給消費者,中間的利潤空間驚人。

輪胎是汽車的關鍵配件,由于爆胎而造成的慘劇數不勝數,門店要承擔的責任非常重大。

360截圖20210402144231618.jpg

最核心的問題是不掙錢

輪胎銷售渠道多以電商平臺居多,假貨也以此渠道為主,因此不斷有輪胎企業站出來發表聲明“打假”,無法判別未授權電商銷售的輪胎是否為正品,不會給未授權電商所售輪胎提供售后服務等。

電商平臺方便了消費,只是電商平臺產品優劣參差不齊,透明的價格使終端門店在價格方面討不到好,一面是消費者要求的品牌,一面是苦苦追求的溢價率,終究兩難。

其實早幾年,也不斷有小拇指門店業主在抱怨,不做輪胎吧,車主找上門了,給他們體驗不好;做輪胎吧,掙不到錢,萬一給用到了假貨,車主又會找麻煩。做與不做都難。能掙錢、還能保證質量的的產品,是所有想做輪胎業務門店最樸實的需求。

小拇指在產品選擇上,堅持“雙高能”策略,機油是,輪胎更是。2019年,小拇指“雙高能”輪胎進入消費者視野,以小拇指16年品牌背書,聯合一線輪胎品牌,廠店直供的形式幫助門店獲得正品輪胎,同時減少中間商環節,提高門店利潤......

360截圖20210402144239848.jpg

一年后,小拇指自營輪胎獲得什么樣的成績呢?

我們下期見~